第24站:走进徐州地铁1号线项目

发表时间: 2023-12-30 10:06:45 作者: 质量样板展示区

  徐州地铁1号线年·中国建筑奇迹之旅——中建开放日:大型品牌传播行动第24站走进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举行“建设徐州.见证发展”活动,向公众和媒体揭开了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筑)在轨道交通建设领域创新发展的神秘面纱。活动在徐州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西安路站举行,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工程学院等江苏省内知名高校师生约120人及新华网、经济日报、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徐州电视台、徐州日报等等20余家媒体来到现场共同见证。

  活动以宣传片、展板及现场讲解的形式全面介绍了中国建筑的发展历史与近年来发展业绩,重点介绍了中国建筑践行国家发展的策略、履行央企责任担当的成果。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中国建筑形象片、“建证40年·中国建筑奇迹之旅”主题片《建证奇迹》、“建证40年·中国建筑奇迹之旅”推广片《奇迹之旅》、《四十年,建证淮海中心城市梦》宣传片,了解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建筑传承红色基因、凝聚蓝色力量、推动绿色发展的奋斗历程,及以建筑的形式推动徐州整体城市面貌提升的典型故事;与会人员还实地参观了徐州城市地铁1号线站东广场站-西安路站轨行区间,了解徐州城市地铁建设的全过程。

  建证·讲述环节通过对话、问答的形式,讲述了中国建筑从1978年-2018年全方位参与徐州房地产、高速公路、机场、轨道交通、市政公路、综合管廊、环境治理等领域项目建设,破除发展难题,改善城市综合交通,提升人居环境,拔高城市高度,活跃地方经济,推动徐州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和故事。

  近年来,中国建筑紧跟“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基础设施事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业务覆盖高速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隧道桥梁、机场站房、能源核电、市政管网、水工港务等几乎全部基本的建设领域。在地铁投资建设领域,中国建筑成功转型,在新加坡、哈萨克斯坦、阿联酋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建设多条地铁线路,总里程达数百公里。其中,包括一带一路代表作、哈萨克斯坦第一条轻轨项目——阿斯塔纳市轻轨一期项目02合同段、世界上最长的无人驾驶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迪拜地铁站(绿线)项目地上部分钢结构工程、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榜鹅延长线地铁隧道项目等海外轨道交通工程;在国内投资建设的地铁线遍布全国各地,服务了千家万户,包括深圳地铁9号线号线号线号线号线号线号线号线号线条地铁整线多条地铁标段建设。总体规模在五千亿以上。

  为了适应地铁建设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成本高的特点,解决地方财政不足以支撑地铁建设但城市发展又急需地铁建设的复杂矛盾,中国建筑率先采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等创新模式热情参加国家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这种模式,率先在徐州地铁1号线上得到了应用,徐州轨道公司受徐州市人民政府的委托,与中建共同成立项目公司。双方按照约的比例共同完成出资,其余所需资金双方分别通过银行按揭等形式募集,在项目的融资方案中综合运用了股权融资、信托和资管计划,资产金额来源有自有资金也有保险资金和银行资金。这样的模式可有效弥补当期财政投入不足,减轻当期财政支出压力,平滑年度间财政支出波动,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还将资金需求量大的劣势转化为资金流动性强的优势,实现“资金融合撬动大项目”,保证了项目顺利落地,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效用。目前也已纳入全国30个首批PPP试点工程,成为国家轨道交通建设PPP合作的示范项目。

  徐州地铁1号线彭城广场站位于徐州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是徐州地铁1、2号线的换乘车站,也是国内首座集明-暗-盖挖为一体的大型换乘车站。车站规模超大,基坑最深处达34m,有17个出入口,3组风亭及2个下沉广场,其中1号线米,基坑设计深度最深可达35.5米,是目前地铁施工领域第一大基坑,地铁项目的地连墙距苏北第一高楼苏宁广场围护桩最近处距离仅有0.9m,容不得半点闪失。由于其旁边的环境的敏感性、地质问题的突出性、结构施工的复杂性,被业界专家评为江苏最难、全国罕见。

  为攻克“四面楚歌”下的施工难题,确保工程如期推进,项目部借力专家保障机制,利用培训、专家咨询会等形式充分认识到项目风险点及难点,先后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广州地铁原总工、深圳地铁原总工等专家为徐州地铁建设出谋划策。同时引进两台国际先进的改良版SR385RC8旋挖钻机,经过改良的旋挖钻机在原机型的基础上将功率提高到420KW,平均每小时钻进速度约50cm~90cm,极大的提高了地下连续墙及临时中立柱的成槽速度。项目部积极开展“明-暗-盖挖复杂结构体系转换及其对敏感环境影响、爆破振动下土岩水耦合致灾机理、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全过程智慧建造技术”等关键技术创新攻关,短短4个月便完成了56幅地连墙、87根格构柱建设成功地解决了彭城广场站格构柱托换、盾构过站、暗挖洞室群施工、地下水超前探测及控制等诸多难题。

  在攻克徐州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彭城广场站施工难题的过程中,项目成立《复杂条件下地铁车站(彭城广场站)施工BIM技术应用研究》科研小组。利用BIM的3D建模技术,同时为它添加完整的、实际的工程信息,使之成为一个包含有设计意图、项目资料、施工信息、材料信息及设计管理数据等方面信息的信息化的三维实体。从最初的模型构建,到安全、质量、进度、监测预警、设计管理等模块的建立、实施、应用,通过过程中不断摸索,形成现在的手机、web、pad端软件系统,让你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掌控施工现场情况,实现智慧建造。在施工现场,每位施工员手中都手持一部安装有BIM(建筑信息模型)系统APP的手机,整个工程建设项目被分解成若干呈现出数字化仿真状态的模型,分别发放到每个工种手中,就像身处于一个“微信群组”中,每个节点情况都会被第一时间分发,完工后第一时间保存,在项目竣工验收时,交工验收资料将由硬盘资料形式呈现,成功解决了暗挖洞室群施工、地下水超前探测及控制等诸多难题。目前,“轨道交通智慧建造平台Android手机端软件系统V1.0”等4款计算机软件系统顺利通过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审核,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复杂条件下地铁车站(彭城广场站)施工BIM技术应用研究”项目成果还被江苏省住建厅及业内专家鉴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徐州地铁建设过程中,项目通过在施工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积累经验,自主研发了信息化施工平台3部。一是轨道交通智慧建造信息平台:将BIM与项目管理逻辑深层次地融合,做到过程BIM、人人BIM、智慧BIM,通过进度驱动管理全要素实现全过程动态智慧化管控。二是盾构施工监控平台:采用互联网+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盾构施工全套工艺流程的即时性、全方位、智慧化监控,解决多项目群的盾构施工管理难题。三是安全智慧教育平台:采用移动互联技术,实现多学习模块嵌入、高效化在线考试、智慧化统计分析。实现“标准工作流程化、流程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数据化及数据利用智能化”的四化融合。

  在安全教育方面,徐州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标建设了江苏省轨道交通建设中首家“VR安全体验馆”, VR体验式安全教育系统针对地铁施工真实的情况,有高空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触电、机械伤害等20多种体验项目,将施工现场常发事故融汇于虚拟技术,在VR世界中建设了一个“真实的”施工现场,便于更好的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参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徐州地质情况复杂多样,整个盾构区间施工难度极大,技术质量发展要求极高。盾构下穿徐州火车站16股铁路,影响区域将近200m区间地质条件复杂,徐州火车站范围地质条件均为上软下硬地层;盾构下穿黄河故道隧道顶部有12米厚粘土层;大马路桥为条石桥墩,盾构下穿时,毛石基础距隧道顶只有7.22米。面对众多风险源,项目组织成立的“盾构突击队”主动出击,通过制定精细严密的实施工程的方案,在盾构掘进过程中,严控掘进参数,并进行了徐州首次带压开仓工作。邀请国内知名盾构专家先后组织对此安全咨询会,学习国内盾构先进施工经验。同时引入自动监控信息化平台,为盾构机掘进提供第一手资料,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及时作出调整盾构掘进参数,保证盾构下穿徐州火车站期间安全、平稳。仅仅用了76天便完成了原本计划4个月的施工任务,高效完成了原定的施工任务。

  在地铁隧道挖掘中必然会用到一种能在地底下挖洞的大家伙,这就是专门用于隧道掘进的盾构机,常被形象地称作地下穿山甲。它是个重达450吨的大块头,由刀盘、前盾、中盾、盾尾、拼装机、螺旋机、设备桥架、后备台车等12个部分所组成,系统驱动为液压动力,使用10kv高压配电,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力、施工速度快、一次成型、不受气候影响、不影响隧道顶路面交通等特点。地铁隧道盾构机能前面吃土后面排土,平均每天能在地下掘进10米,比人工开挖的效率高高8到10倍。盾构机运行时就像一列能钻地的火车在运行,它的工作原理其实和电动剃须刀有几分相似。当开始工作时它靠着机身内的千斤顶给予的动力向前推动,旋转刀盘掘开土层。挖掘土层的同时用混凝土环管片贴牢,防止土层塌陷,每次掘进一环1.2米长,含6块管片。而掘进出来的土则会被螺旋运输机输送到装载泥土的车辆上,运回到地面,此后由管片组装机将盾构管片依次进行拼装,就形成了一个隧道雏形。

  “同和裕银号”旧址是徐州市仅存不多的、兼有西式建筑特色的民国建筑,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民国建筑见证了徐州金融机构发展历史,见证了徐州市经济发展历史过程。由于建筑位置处于我市正在修建的地铁1号线火车站站施工范围内,因此项目部面临拆迁和重建的抉择。如果异地复建,尽管文物本体存在,但历史风貌消失。经过徐州市文物部门通过调研论证,借鉴外地经验,实施平移保护方法,这是唯一的最佳选择,既能保证文物保护单位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又能使迁移的工程量小、时间周期短,“同和裕银号”旧址实施平移保护是徐州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方法上首次创新。现场使用三台SPMT组装式自动平板车用来托运平移楼房,三辆车共计216个轮胎,可以轻松承载三层小楼1300吨的重量,车头支撑楼房的千斤顶缓缓降低后,整个楼体就落在车身上的橘黄色千斤顶上,这些橘黄色千斤顶能自动控制让楼体在拖动过程中保持水平状态,由于新址位于现地点西北方向240米左右,施工现场空间也受限制,所以平板车先拖动整座建筑先向北几十米,再向西近200米,整一个完整的过程经过两次90度转弯,最终安全将银楼护送到了“新家”。平移之后,徐州“同和裕银号”楼将不再用于商业,将整体保护起来,供市民、游客参观。

  轨道常被称作是地下穿梭的银龙,这条银龙在地下空间辗转腾挪,通过小半径曲线、大坡度竖曲线,经过高架、明挖段、盾构段等复杂环境最后达到安全、舒适、快速的现代化铁路和城市轨道追求的目标,轨道的平顺性直接影响了客车的安全性与乘客的舒适度。城市轨道交通铺轨领域,作为整个地铁建设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专业,其施工工效及质量由为重要。徐州地铁1号线采用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测量技术,研究建立城铁新型CPⅢ轨道测量基础控制网,开发成套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软件及轨道精确定位配套测量工装,建立轨道基础控制网控制点区间布设于管片上,车站布设站台侧檐。通过轨检小车棱镜实时反应轨道状态,进行精调全站仪自由设站后,联测8对控制点,进行线路线形定位,全站仪通过外接专用电脑,电脑显示轨道几何尺寸状态与调线调坡线型偏差,通过两者偏差进行精调。将线路平顺性误差值控制在±0.1mm,大幅度减少了后续的运营维护成本,提高了乘坐舒适度。

  系统机电是地铁安全运营的神经、血液和大脑,是地铁安全运营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隧道底部,环网电缆整齐的布放在支架上,电缆里时刻传输着地铁全部设备安全运作所需的电流。假如没有它,地铁的世界将是一片漆黑。隧道上部,接触网静静的悬挂在电客车上方,经过严格测量计算的导高拉出值,保证与电客车的受电弓亲密接触,为电客车行驶提供源源不断的电流。集中联锁区,信号设备交替闪烁着红绿灯,计算不同的逻辑关系,保障地铁安全运营。列车内投放的多媒体设备、报时设备和乘客和工作人员的手机,全都有系统机电来守护。从停车场、车辆段的柔性接触网到隧道区间的刚性接触网、从牵引混合变电所到跟随所、从集中联锁区到非联锁区、从区间到车站,35kV到110V,34890V电压让地铁读懂夜的黑。

  一边是辛苦的施工实践,一边是细致的理论总结,建设过程中,徐州地铁1号线的技术工作者依托科研课题和示范工程,项目先后编制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验收资料实施指南》、《徐州轨道交通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徐州轨道交通工程作业指导书》等一系列地铁建设的技术指南,中国建筑慢慢的变成了轨道交通领域的施工标准制定者和行业领跑者。

  徐州地铁1号线涵盖土建、铺轨、系统机电、常规机电、弱电、装饰装修等各专业,地铁每座车站内管线多个专业,管线总长度几万米,徐州地铁1号线项目在机电设施安装过程中特别注重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实现地铁中建筑、管线以及设备布置的三维模型建立,采取仿真模拟技术反映地铁机电系统中的真实信息,从而形成各个构件之间的反馈和互动,防止各种各样的施工问题自动检查碰撞,使管线在相对狭小的地铁空间里尽量合理排布,有效克服地铁施工空间不足、集中性施工和管线复杂铺设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对地铁机电系统中的施工进度、成本等进行相对有效控制和管理。项目还针对复杂地质条件建设形成了一系列科技成果:成功申报科研课题4项,创建示范工程及标准化工地20项,荣获专利36项、工法17项、QC成果11项,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论文40余篇,主导科技成果汇编5项,成功的将施工实践转化为可以推广复制的科技成果。

  在施工围挡设计方面,项目结合当地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经过与市民充分沟通,提炼城市特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元素符号,并开展“校企合作”,委托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和中国矿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创意完成了施工围挡方案。设计内容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分列主题,以透视的块状结构点缀有代表性历史背景和文化景点照片并突出显示对应站点剖视效果图,所用各元素编排有序、内在统一。方案整体基调现代、大气,能体现徐州市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特色和轨道交通工程特点,且与周边背景环境实现较好的协调融合。围挡内容严格按照“2+1”的模式呈现,即2个地铁施工宣传,1个公益性文化宣传。在1号线处围挡中,公益性文化宣传占比三分之一。内容上涵盖了地铁口号标语、中国传统历史背景和文化及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等,严禁任何商业性广告出现。各种公益宣传语朗朗上口,深入人心,充足表现了徐州市的精神文明内涵。

  为打造“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双优工程,项目与徐州市纪委、检察院联合启动“争创廉洁文化示范点暨检企共建阳光工程”,深入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建成系统内首个廉政文化室,作为项目全线的廉政教育警示基地。项目还为广大党员制作廉洁小风扇、廉政桌签、廉洁手册等一系列富有华东公司特色的廉洁制品,在微信平台开辟了廉洁教育专栏,推送廉政文章,定期开展廉政党课教育;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对招投标场所进行实时监督,保证了招投标工作在阳光下进行,切实把廉政文化建设的措施、手段入细入微,融入日常。公司通过科学规划、多方联动、文化引领、制度保障,充分的发挥区域公司在传播廉政文化中的基础作用,成功创建省级廉政文化示范点,为基础设施项目履约和市场开拓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障。项目所属中建华东公司先后被徐州市和江苏省评定为市级和省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成为中建系统内首家获得省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的单位。

  地铁建设过程中,还出现这么一位老人,以专业、细致精确的“手绘工程图”走红,让不懂工程的人也能通过这一些手绘图片了解到地铁隧道施工的大致过程。年近八旬的地铁专家张家识,是徐州1号线彭城广场站的特聘专家,他白天深入徐州地铁1号线彭城广场站基坑隧道,并时刻用手机拍照,记录暗挖隧道的情况,下班后把白天在施工现场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通过漫画的形式反映出来,展现了“震撼而又接地气”的徐州地铁施工的场景,以此向后来的建设者传授隧道暗挖的“18字口诀” ,展现老一辈设计者的严谨态度和“匠人精神”。



最新文章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