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VR技术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与时代接轨
发表时间: 2024-04-11 10:27:08 作者: 质量样板展示区
思政理论课堂是思政课教学的主阵地。要想提升人才培育质量,做好思政教育工作,高校需要把握时代发展的规律和走向,借助VR技术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与时代接轨,努力提升思政课教学有效性与亲和力。这既是高校主动担负教育职责和教育使命的表现,也是促进思政课教学融教育性、政治性与时代性为一体的创新之举。
教育者应积极转变教育方法的理念,借助VR技术从网络站点平台中获取大量教学资源,在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实现技术与教学相统一。一方面,树立“VR+思政”教育方法的理念,改变以往过度重视线下教学,忽视网络教学的模式,借助VR技术拓宽思政课教学空间,带动实体教学与虚拟空间环境的交互。另一方面,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从之前过度关注思政课教学内容文本含义,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中脱离出来,借助VR技术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人本教育方法的理念。此外,树立技术与内容相统一的教学理念,充分的发挥技术对教学的支持作用。具体而言,教育者要主动思考教学技术与教育内容之间的关系,了解教学技术与教育内容之间的内在机理和价值逻辑,切忌形成过度依赖技术、忽略内容教育的教学,也要避免形成过度重视内容教学、忽略技术支撑的传统教学,实现思政教育与技术的有机融合。因此,将VR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教育者需要尝试在新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之间构建新的具体联系,从教育系统论转向要素和系统有序流动的交互式教学模式。
一方面,高校需要积极加强校企合作,引进专门的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优化高校现有教育平台,改善现存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短板和不足,加强平台建设,确保VR技术对思政课教学起到助推作用,并着力打造“VR技术+思政”的融合教学平台和典型化训练基地,推动“VR技术+思政”融合教学平台向科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的双重统一。另一方面,高校应借助VR技术搭建相应的现有教学资源的保护、存储、归纳、整合、分享和再利用平台。VR技术除了用于展示相关教育资源外,还可依托强大的文本解决能力、图像解决能力等实现对教学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助力传统教学资源向数字教学资源转化,避免教育资源流失。此外,VR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中,能更加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影响力,规避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以数字技术部分代替教育者,节省教育者人力、时间等投入,高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要想VR技术对思政课教学起到一定助推作用,需要高校开展关于VR技术应用的相关线下实体课程培训,邀请专业方面技术人才和专家学者进校指导教师的技术应用和实际操作,提升思政教育者VR技术应用能力。高校应帮助思政教育者了解VR技术的硬件设备,针对高校已经引进或未来可能引进的VR设备,如VR一体机、VR眼镜、VR头盔、VR体验椅、VR教学实验场馆、VR科学技术研究与模拟观测、VR训练场试验台等,详细讲解其具体操作方法和使用流程,确保思政教育者能够在思政课教学中正确使用VR技术的硬件设备。高校应注重培养教师的VR技术软件操控能力,针对VR三维教学课件、VR课程参与软件、VR课堂互动软件等提供系统培训,切实增强教师软件应用能力,保障思政教育者能够依托VR技术开展教案设计、教学PPT展示等一系列工作。与此同时,高校可以引进社会层面上较为成熟的技术培养和训练,例如各大技术公司推出的VR安全教育设备培训、VR安全体验培训,以及VR整体解决方案的培训,提高教师对VR技术的掌控能力。高校能借助VR技术创新培训形式,依托VR互动一体机、互动实训台等设备,用虚拟技术实现对教师操作流程、操作技能等的指导;借助VR反馈技术,考核教师操作能力,节省高校人力、物力投入,早日将智慧课堂引进思政课教学实践中。
一方面,高校教育者能借助VR技术,营造沉浸式的学习环境,构建虚拟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展馆,如党史馆、博物馆、图书馆等,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事件、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变迁的重要场景等,真切感受历史变迁。另一方面,VR技术能提供远程实践教学的机会和技术上的支持。高校可以构建VR智慧教室,使学生能够依托VR技术强大的资源库和训练库,实现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远程学习,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实现集教、学、练、考于一体化的教学。高校可以搭建VR 3D模拟展厅、会馆和智慧教学平台,借助云端VR技术和全景技术模拟政治决策过程和政治生态环境,在微型空间中展示重大事件、活动以及人物等,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感受、体会不一样的角色,参与不同的政治决策、政治选举、民主讨论等活动,锻炼学生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此外,高校可以搭建专门的虚拟VR影院,定期放映红色电视剧、红、红色歌曲等,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中国、民族精神等的了解,使学生坚定政治信仰、立志报国。
(孙静,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本文系2023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重庆三峡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思政专项、2022年重庆三峡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成果)
- 上一个: 抛弃净化塔三维虚拟VR仿实在训体系防止训练危险
- 下一个: “中国建造”奔向“中国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