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红色教育
发表时间: 2024-05-17 19:46:44 作者: 质量样板展示区
当VR遇上党史类思政课,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由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黎海波教授带领的教学团队,倾力研发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软件“中国领导少数民族共同抗战”投入使用。
该课程软件基于VR技术,利用文字、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内容,构建直观生动、形象逼真的虚拟场景,采用“任务驱动”模式运行,并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给予相应评分,旨在让同学们“亲身”参与当时的历史事件,体验抗战英雄的心路历程,引领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国领导下各民族共同抗战的伟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该课程软件于2019年3月开始研发。谈及软件研发的起因时,黎海波教授强调了两点:“实践环节是思政课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组织学生外出参观、让学生自行选择实操内容等传统方式,已不能够确保学生最大限度地有效参与实践。虚拟仿真实验能有效解决此类问题。”“这种教学形式打破了以往对思政课‘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换句话说,就像是在玩游戏达成目标的感觉,但它最后会落脚到价值塑造上。”
来自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学生潘梓暄说,“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支队攻打日军’这一视频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沉浸在模拟战役的场景中,我们大家可以通过操纵鼠标来击打目标。这样的方式很新颖,能让我们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
对于课程软件的研发,黎海波教授及其团队在内容设计方面做了许多考量。被问及选取“中国领导少数民族共同抗战”这一主题的原因时,黎海波教授表示,“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升华的关键节点。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和民族复兴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达到空前的高度,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家国情怀。”
在当今的新形势下,虚拟仿真技术是人才教育培训新基建的突破口,有利于推动思政课教育学生的方式的创新改革,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成效。黎海波教授表示,“了解并学习党史、重温红色岁月,是每一名在校大学生都应上好的‘必修课’,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汲取经验教训,感受信仰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以更加昂扬奋进的姿态,对待当下和未来。”
“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亲身’经历抗战的过程,令我在学习中感同身受。”来自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学生马思渝分享起她的感受,“一方面我觉得新奇而有趣,另一方面,当我了解到朝鲜族烈士许成淑为了抗日和民族大义,同身为伪军的父亲毅然决裂,最后被捕牺牲时,我的心情是沉重的,同时给我带来一种心灵上的震撼。”(胡紫云、梁任晖、朱梦蝶)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核心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