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生态底色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无锡样板”
发表时间: 2024-08-17 15:05:37 作者: 新闻中心
新华网南京8月15日电(张本甫)江阴长江岸边江豚嬉戏,太湖沿线湿地飞鸟翔集……这个夏天,细心的无锡市民发现,今年的蓝天白云天数增多了,生态环境更友好了。天蓝水清,空气清新,水乡无锡已迎来生态蝶变。
近些年来,无锡市全面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以美丽无锡建设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不断厚植高水平发展的生态底色,奋力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无锡样板,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走在前、做示范。
“到2025年,让太湖佳绝处的山水灵秀之美、运河水弄堂的江南韵味之美、千年古吴都的文脉悠长之美、百年工商城的务实进取之美、产业新高地的创新活力之美在无锡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无锡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这是2020年10月无锡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美丽无锡建设的实施建议》中提出的美丽无锡建设目标之一。
为实现这一目标,无锡市强力优化产业体系布局,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逐步减少对传统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依赖;积极培育和发展绿色产业,包括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加强省市重点项目环评审批服务保障,对纳入全过程的建设项目实施“1+1+X”专班服务,强化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建设期等阶段的服务监管;推进印染行业整治,加快印染集聚区建设;严把绿色发展准入关,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建设,实施重点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热情参加全国碳市场建设,持续打造“碳时尚”APP纯公益平台,提升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治理能力。
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以科学技术创新为引领,打造了一批零碳科技产业园和绿色制造示范企业,推动产业生态向绿色低碳转型。位于无锡高新区太湖湾科创城内的零碳科技产业园,是江苏省首个零碳科技产业园,也是无锡市贯彻落实“双碳”战略的重大举措。该产业园聚焦储能、低碳化改造、平台运维等低碳产业细致划分领域,通过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引领和产业生态打造,吸引了近300家低碳相关企业入驻,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朗新集团作为太湖湾科创城零碳科技产业园中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其旗下新电途公司打造的“聚合充电服务平台”实现了“全国充电一张网”,充电设备接入量超过130万,成为国内领先的充电服务平台。
“我们热情参加储能领域的研发技术和应用示范,推动绿色出行和能源转型。”朗新集团副总裁周世江说,集团建有13000平方米光伏板、630kW/1000kWh储能以及80多台充电设备,并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绿色微电网系统,实现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灵活调配,大幅度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成效。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国家大电网的协同运行互动,微电网实现负荷响应、辅助服务等功能,在电力需求波动较大或突发情况下,还可以依据实时数据智能调整能源输出和输入,为大电网提供了稳定的可调可控的负荷。
推进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是无锡市减污降碳的又一重要举措。江阴兴澄特钢作为全球特钢行业的领军企业,于2023年晋级全球特钢行业首家“灯塔工厂”。兴澄特钢通过建设特钢数智中心,实现了生产运行的数字化、智能化,并建立了能源管理、环保监控等智能决策系统,实现了能源管理智能化、环保管控可视化的效果。兴澄特钢总投资约30亿元于2023年6月完成超低排放全流程改造,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幅度分别达18.9%、62.2%、58.3%;采用亚临界煤气发电技术项目2024年8月投产,预计年增加发电量2亿kWh,减排二氧化碳11万吨/年。
无锡市拥有130多公里的太湖岸线。近年来,无锡市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治理太湖蓝藻并取得成效。2024年上半年,太湖水质藻情达到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太湖无锡水域上半年未发现蓝藻水华,为2007年以来首次;太湖无锡水域水质保持Ⅲ类,13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均达Ⅲ类及以上,其中8条达Ⅱ类,同比增加3条。
去年8月,无锡市出台了《推动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根本性好转三年行动方案》, 包括1个总方案和城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提升、新一轮河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太湖清淤等9个子方案,形成了太湖治理“1+9”工作体系,坚持生活、工业、农业、湖体“四源”共治,对每类污染源都提出了明确的治理目标,为唱响新时代的“太湖美”明确了时间表,亮出了施工图。
围绕这一目标,今年无锡市委、市政府连续第九年以“新春第一会”专题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和太湖治理工作,计划年度投入113.6亿元,实施116项重点任务和204个工程建设项目,这也是无锡连续三年治太年度投入超百亿元。
“你们看,这水底下植物就是‘水下森林’。”顺着宜兴环保集团业务部副部长李文皓的手指方向,大家看到了成片成片的茂盛水草。
宜兴三氿(即西氿、团氿、东氿)位于太湖上游。为了改善太湖的水质,无锡市在宜兴三氿水域实施了生态修复工程。主要措施包括:对三氿进行生态疏浚,清除底泥中的污染物,减少内源污染;在河流两岸建设人工湿地,通过湿地植物吸收和过滤污染物,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在浅水区域大量种植了狐尾藻等水草,这些水草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水中的营养物,从而净化水质。这就是“水下森林”。
宜兴市滆湖西岸生态治理及产业升级(一期)EOD项目位于宜兴市官林镇。2022年7月该项目被列入生态环境部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建设内容有3个公益性子生态项目和2个经营性子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3.6亿元。
项目承建方江苏环荟绿色生态科技公司现场负责人阎益政介绍,滆湖作为太湖重要的生态屏障,其水质状况直接影响到太湖的整体生态环境。为了有效削减滆湖上游入湖污染,提升滆湖水生态环境质量,宜兴市在滆湖周边鱼塘退养基础上实施生态缓冲带工程。生态缓冲带北至中干河、南至高塍镇、西至滆湖保护红线km,目前缓冲带建设面积5520亩。这一项目对于保护太湖流域的生态环境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位于长江南岸的无锡江阴,有35公里长江深水岸线条入江河道,是无锡市唯一拥有长江岸线的区域。近年来,无锡上下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
江阴巧转腾挪积蓄绿色动能,聚焦产业转型,巧做“加减乘除”,全力为高水平发展腾出容量和空间。长江江阴段生产性岸线个百分点。
“我们所在的滨江公园,以前是扬子江船业集团公司所在地。”长江大保护展示馆讲解员赵梦介绍,过去这里塔吊林立,噪音刺耳,尘土飞扬;如今已是江风习习,天蓝水碧,绿影婆娑。
江阴在低端产能、低效供给上做减法,深入开展工业园区升级改造,近五年累计关停“散乱污”企业4312家,关停化工园区2个、化工生产企业194家,江阴各镇街两年累计盘活腾退提升土地3.14万亩。在高端产能、绿色产业上做加法,打造345现代产业集群, 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向更高端挺进,四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加速壮大,五大未来产业加力布局。
清退码头、工厂、轮渡站等,将江苏省政府批复的23.4公里港口岸线公里,上演了一幕幕工厂变公园、鱼塘变湿地、航道变绿道的精彩蝶变。八公里沿江、十公里运河“生态T台”,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连续22年坚持增殖放流、24小时在线的“江盾平台”共同构筑起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
同时,江阴聚焦环保领域顽症痼疾,刀刃向内,全面打响碧水、蓝天、净土三大保卫战。今年,江阴持续加大环境基础设施投入,投资169.6亿元实施108项环境基础设施“百亿百项”三年行动,目前已完工10项、在建69项。
“快看,那边好多江豚,一头、两头、三头、四头……”今年7月初,有市民在江阴大桥附近水域发现了多头江豚,并拍摄到“母子豚”逐浪戏水的镜头。江豚调查队领队介绍说,当天调查队在江阴大桥江面发现至少8头江豚,“这反映出长江大保护以来,长江生态环境逐年向好的可喜变化”。
据介绍,无锡将加强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以更高站位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持续狠抓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任务。持续推进污染治理“4+1”工程,持续开展“三磷”排查整治,扎实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加强新污染物治理。
今年6月19日至7月15日,无锡市连续出现27个“优良天”,无锡市民也在微博微信上纷纷传播自己看到的蓝天白云。
据介绍,今年以来,无锡市空气质量指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7月31日,PM2.5浓度29.0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第二;优良天比率81.7%,全省排名第三。根据《无锡市2024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规划》,无锡市将坚持源头治理,拓展重点行业企业深度治理范围,对铸造、汽修、水泥等行业实施提标整治,扎实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强化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整治,推进全电工地试点建设,扩大五大监管服务中心建设规模。
近年来,无锡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圆满完成工业公司整改、城镇污水处理厂整改、工业废水集中(预)处理设施建设“三项任务”。
“来,请大家品尝一杯‘污水咖啡’。”在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厂区内,有一间“池子咖啡”。工作人员介绍,这座咖啡厅因位于二沉池边而得名。咖啡厅中用来冲泡咖啡的水,是进入厂区的生活垃圾污水经过再次深度处理后的“永续水”,经过一系列净化处理达到了直饮水标准,经检测可以完全放心饮用。
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位于宜兴市环科园,是一座由水质净化中心、有机质协同处理中心、生产型研发中心构成的新型环境基础设施,总投资约3亿元,污水处理和有机质中心处理的规模分别为2万吨/日和100吨/日。
该厂遵循“污水是资源,污水厂是资源工厂”的价值创造路线,创新采用水质净化中心、有机质协同处理中心和生产型研发中心“三位一体”的生态综合体“构造肌理”,通过“控制出水SS及回收厌氧发酵沼液磷”的方式,使出水总氮、总磷指标分别达到≤3mg/L和≤0.1mg/L,达到工程级别的去除极限。产生的污泥与蓝藻、秸秆、畜禽粪便、餐厨、尾菜等城乡有机废弃物协同处理,采用“高效干式厌氧消化+热电联产+好氧堆肥”为核心的能源高效回收与资源深度转化集成技术,能够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最终的产物是营养土,解决了传统污水厂污泥处置的难题,变废为宝。项目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可实现日发电量1.8万度,让生态、生活、生产“三生”融合,达到资源化终极全利用的目标。
自2022年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名单以来,无锡对标全国领先水平,围绕普通工业固态废料、危险废物、生活源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废弃物及其他有机废弃物等五大类固态废料的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结合无锡发展现状,提出六大类建设任务,系统构建64项建设目标,设立56项任务清单,并配套排定33项重点工程项建设任务,到2025年完成。目前已完成了建立普通工业固态废料数字化管理系统、制定小型医疗机构集中收集规范化管理政策、建立“无废城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4项建设任务;完成无锡市工废公司医疗废物技改项目、胡埭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新吴区园林绿化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宜兴市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基地——蓝藻与淤泥项目等17项工程建设项目建设。
“通过填埋、焚烧方式对固废进行无害化处置是最基本的底线要求,如何‘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化利用、培育发展循环经济,是开展‘无废城市’建设重点探索的方向。”无锡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无锡华光环能惠联循环经济示范园,每年数以万吨计的生活垃圾、餐厨厨余废弃物、太湖蓝藻、市政污泥等城市废弃物在这里重获新生,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华光环能总经理杨叙军介绍,市民的生活垃圾在垃圾热电厂却是个宝。生活垃圾由全市各转运站的运输车运入厂区倒入垃圾仓中。之后通过数天的发酵,渗出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后被循环利用。固体垃圾则推入焚烧炉中经干燥、燃烧和燃烬三个过程,燃烧后的炉渣可用于制砖。垃圾焚烧产生的蒸汽进入汽轮发电机组发电供热。每台焚烧炉产生的烟气经配套的净化工艺处理达标后排放,焚烧产生的飞灰收集后运至填埋场集中填埋。
横山水库位于宜兴太华山区,是太湖流域厔溪河水系的拦蓄工程。作为百万宜兴市民的饮用水源地,横山水库的水体安全至关重要。杨店涧是6条汇入横山水库河流的主要河流。杨店涧及其支流流域范围内涉及宜长高速公路1条,等级公路2条,货运交通较为繁忙;跨越杨店涧及其支流的主要桥梁有18座,流动源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较大。
为了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无锡市在杨店涧流域建立了突发水污染应急防范体系。据太华镇生态环境办主任黄捷介绍,杨店涧应急防范工程累计投入2800万元,建有闸坝、应急池、污水泵站等设施。2022年7月,在杨店涧举行了全省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实战演练现场会,主要是针对也许会出现的移动污染水源开展环境应急处置,依托各类现存闸坝、荷花塘应急池构成“空间”,主要采取“拦水、引水、排水”三种方式。检验防、控的“联防机制、快速响应、拦截引流、筑坝截污和收容处置”五个重点内容。
近年来,无锡市快速推进生态环境安全和应急管理“强基提能”,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惠民行动,依法依规推进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和督察。
如果说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应急处置是给生态环境“治病”,加强水质和大气监测则是日常“体检”,以便及时有效地发现病症,及时施救。无锡市建设大气立体监测项目,建成了国内首个亿元级城市地空天一体化、PM2.5和臭氧协同管控监测网。通过升级东绛超级站,新建10个大气光化学及颗粒物组分评估监测站、4个交通站点、2个大气传输通道监测站、2个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站和300个加密微型网格站,建成以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为基础、大气旗舰超级站为核心、大气光化学及颗粒物组分评估监测站与各类交通站点为骨干、大气传输通道监测站与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站为哨兵和加密微型网格站为补充的综合性大气环境污染立体监测系统。
无锡市新吴区以智慧监测为导向,着力推动自动化、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生态环境监视测定方面的创新应用。智慧水质监测实验室的建成破解了环境监视测定人员编制紧缩、工作量激增以及信息系统迭代能力弱等难题,在保证数据质量的前提下,极大提高了监测工作效率。该实验室2023年6月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标志着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实现地表水质分析现代化、智能化、数字化,更有力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此外,无锡市近年来不断的提高生态环境治理和支撑保障能力。加强生态环境地方立法研究,做好立法储备,加强生态环境标准宣贯和执行,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高质量建设无锡市太湖治理数字化平台项目,持续提升全市生态环境监视测定机构监测监控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加大生态环境监视测定社会化服务机构监督检查力度。深入开展生态环境重点领域重点问题科技攻关,加强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