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视网膜、二维码巡检、VR安全体验…… 一起探秘沪上智慧工地“高、精、尖”

发表时间: 2024-06-16 09:25:10 作者: 安全体验馆

  央广网上海6月23日消息(记者唐奇云)在位于上海市杨浦区的同济大学东校区,占地面积18740平方米的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创新创业大楼项目(以下简称“同济生科楼”)正在建设中。该项目由北塔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南塔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及配套五层裙房组成,是截止目前教育部史上投资最大的教育类单体建筑。

  时值第20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今年的主题为“落实安全责任 推动安全发展”。昨天(22日)上午,由中建八局承建的同济生科楼项目作为2021年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月综合创优观摩项目,从安全管理、智慧建造等多方面,呈现施工现场鲜为人知的“黑科技”。来自相关监督机构、建筑设计企业、实施工程单位、监理单位的600余人来到现场观摩,感受智慧工地的“高、精、尖”。

  同济生科楼2021年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月综合创优观摩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同济大学作为国内最负盛名的建筑院校之一,依托高校资源和先进的理念设计,在同济生科楼项目的建设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诞生了其新科研成果。

  观摩活动现场,同济大学土木学院博士张冰涵介绍了与此次项目合作的课题:“只需要一张照片,就可以对工人进行识别,再通过现场的摄像机,保持对工人的持续追踪,积累他们的行动轨迹。”

  在张冰涵的演示下,这套全新的“工地视网膜——施工全息安全系统”将工人的坐标、运动轨迹、动态一一呈现,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通过智能算法技术,在摄像头上实现智能移动捕捉,对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进行监控、预警以及提醒。据了解,该系统目前已可自动监测数十种安全风险隐患场景,实时发出警报,从而保障项目的安全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不仅是施工领域里的新科研成果,也见证了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同济大学与中建八局共同打造行业新标杆的创新与决心。

  同济大学土木学院博士张冰涵介绍“工地视网膜——施工全息安全系统”(央广网记者 唐奇云 摄)

  据悉,同济生科楼项目在建设上还采用了减震结构的粘滞阻尼墙,与剪力墙配合,建成后将有效抗震防灾。而在外立面方面,大楼的幕墙系统形式多达9种,包含混凝土装饰花格板、拉索幕墙等,视觉上将形成独特的建筑之美。这类新技术和前沿科技的探索及应用,在双方强强联合下碰撞出新的火花,力争形成建设行业新标杆。

  在同济生科楼建设的前期,项目面临着巨大的难题——近地铁深基坑。深基坑一般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而生科楼项目平均开挖深度达16.2米,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开挖将遇到沉降、积水等各种复杂问题。同时,项目紧邻单日客流量可超100万人的上海轨交10号线双隧道,对基坑形变有极高的要求,不容一丝误差。

  作为本项目成败的关键环节,深基坑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采用基坑监测数据监控平台,实时监控监测各项指标变形数据,以云端汇总管理的形式,高效管理施工整体推进,原本100余天的项目工程量,实现了57天安全高效完成A区深基坑施工,刷新同体量记录。

  同时,建设过程中项目采用板梁一体化的新型装配式栈桥板,这一刚板桥的创新,实现模块化、标准化、规范化,从标准角度杜绝安全隐患。

  记者在此次观摩活动中注意到,同济生科楼项目中,二维码随处可见,这与其高效管理和安全制度密不可分。

  原来,项目采用二维码巡检系统,每一个二维码都将这个区域安全施工、相关进度、检查情况等“前世今生”一一罗列。同时,“物联网+大数据”的构件管理模式,也可通过实时扫描二维码更新验收动态,打通构件生产——运输——进场验收供应链条,通过管理效能的提升,赋能整体项目建设。

  此外,同济生科楼项目还集成塔吊吊钩可视化及防碰撞系统、施工电梯人脸系别系统、监测—喷淋联动系统等,有效提升施工管理智慧化、标准化、轻量化水平,减轻管理压力,极大消除安全质量隐患点,提高管理效率。

  在5G时代,智慧工地的建设已实现了各种实时监控、动态传输、自动预警,不仅在安全上全方位构架了“金钟罩”,更实现了高效的人员及建设管理,提升建设速率。

  在同济生科楼项目的职工之家,有一个VR安全体验区,当工友戴上头盔、手持模拟器,就能体验高空坠物、塔吊坍塌、电缆漏电等事故场景。之后,系统还会对事故做多元化的分析,告诉体验者这样的安全事故是如何发生的。大家往往是出于新奇参与了体验,而体验完钢丝绳断裂、漏电等场景后,都被吓得直冒汗。在项目经理鲍旺看来:“亲身经历一回,才能使安全的重要性刻骨铭心。”

  VR虚拟现实安全体验之外,项目还有实体安全体验区的一站沉浸式安全培训模式,同时积极开展行为安全之星活动、安全讲师等一系列安全特色管理活动,创新班前教育及班后巡查模式,推广“6+1可视化管理模式”,强化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传统的说教模式已经变为丰富的安全课程,从身临其境的体验到多重强化,将安全意识入脑入心,化为实践操守。如果说各类系统和设备的安全设计是“黑科技”、硬手段,那对项目人员安全意识的提升就是安全软实力的建设。在这样的双重安全保障下,同济生科楼项目不仅是对生命负责,也有效利用创新方式为项目高效建设护航。

  据悉,建成后的同济生科楼将延伸生命科学学院、拓展创意设计学院、容纳公共开放活动、召开国际论坛会议、承担社会科普教育,是同济大学打造一流生命科学教学与研究基地、打造国内一流知识产权教学研究平台的重点项目。

  未来,项目大楼将引领同济大学在生命科学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而项目在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的各类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也将助力智慧工地的全面开花,以标杆效应形成行业科技风向。

  在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的历史时刻,在给复旦师生重要回信一周年、《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出版101周年和陈望道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12卷、400余万字的《陈望道文存全编》(下文简称:《全编》)今天(23日)正式面世。

  今天(23日),华顿经济研究院在上海发布“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百强排行榜”,共500家企业上榜。这是华顿经济研究院自2001年以来连续第21年编制发布“中国上市公司百强排行榜”。

  今天(23日),上海静安区检察院举行《犯罪典型案例白皮书(2018-2020)》(以下简称《白皮书》)新闻发布会。《白皮书》显示,女性、高学历、年轻化,成犯罪案件显著特征。

  昨天(22日)上午,由中建八局承建的同济生科楼项目作为2021年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月综合创优观摩项目,从安全管理、智慧建造等多方面,呈现施工现场鲜为人知的“黑科技”。来自相关监督机构、建筑设计企业、实施工程单位、监理单位的600余人来到现场观摩,感受智慧工地的“高、精、尖”。



最新文章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