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宣传让防灾减灾教育生动有趣

发表时间: 2024-11-11 00:33:51 作者: 安全体验馆

  在模拟地震小屋模拟实地场景,在“大风体验”小屋感受不同风力,在4D影院现场能学习如何自救……近日,伴随着西安市综合减灾科普馆开放线上预约,大小朋友纷纷前来打卡。作为陕西省首家综合减灾科普馆,西安市综合减灾科普馆用科技的力量让防灾减灾教育变得生动有趣。

  西安市综合减灾科普馆馆长王琛介绍,坐落于西安曲江新区翔鸿路1号的西安市综合减灾科普馆占地约27亩,总建筑面积为13890平方米,主要建设综合科普馆、室外培训演练场地、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馆内由序厅、自然灾害区、儿童体验区、公共安全区、自救互救区、4D影院、临展区等展厅组成,涵盖气象、地震、洪涝、交通、消防、日常安全等内容。

  8月7日,西安市应急管理局媒体开放日体验西安市综合减灾科普馆活动现场,大屏幕滚动播放着人们真实的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灾害场景,屏幕右侧写着自然灾害的种类。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媒体记者通过图文、视频、4D影院、大型场景复原等不同展现形式,了解了气象、洪涝、泥石流、地震、火灾、交通等灾害事故的真实模样,提高了辨识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踏入馆内,一股科技元素扑面而来。在灾害科普区、灾害实训区、公共安全区、自救互救区和儿童体验区五大主展区内,观众可以参与互动体验,穿越灾难“奇境”,寓教于乐,解锁自救新技能。

  在自然灾害科普区,体验观众站在一片虚拟的“风暴之眼”中,接受一场“风雨洗礼”,身临其境体会自然的威力,悄悄种下了敬畏自然、学会防范的种子。

  “灾害实训区最重要的包含灾害剧场、综合实训、大风暴雨体验和救援物资展示等内容,通过视听模拟、现场操作训练等体验式教学,达到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及能力。”科普馆讲解员介绍道。

  走进模拟地震小屋,随着模拟开始,轻微的摇晃逐渐增强,小屋内的空气仿佛也随之变得凝重起来。感受到脚下的地面在颤动,随着震动的加剧,墙壁上投影模拟的教室内,书桌发出碰撞声,书本滑落,教室墙壁上有裂缝。当震动达到顶峰时,强烈的震感让人站立不稳,需要抓住屋内的扶手防止摔倒……

  在模拟小屋记者不远处的展区,专门设有“地震震后现场”:原本完整的街边商铺如今面目全非,门牌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钢筋骨架在外,墙体破碎,砖块散落一地,有的还被巨大的冲击力抛向了远方,形成了触目惊心的“废墟之海”。

  “大风体验”小屋内,从微风拂面的轻柔到风力逐渐增强至五级水平,观众乱了头发,迷了眼睛……在4D影院,观众戴上专门的眼镜后,眼前的画面中先后出现地震、洪灾、火灾等情景。观影人员通过环幕和动感座椅特效,身临其境地感受灾害发生现场、形成原因,并学习自救互救技能。

  “在车辆侧翻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系好安全带,人体可能会与车内的硬物发生碰撞,从而受到伤害。”拒绝酒驾模拟体验道具旁,还有“翻车测试”体验,观众在模拟情境中体验“翻车”现场。讲解员向大家科普驾驶安全知识。

  在自救互救区,红十字起源、救护技能及应急处理等,让参观者学习常见急症及意外伤害的初步分析判断,现场体验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急救措施。同时,“小勇士训练营”中,卡通化的设计、互动式的游戏,让防灾知识变得像捉迷藏一样有趣。小朋友们可以扮演“小小消防员”,扑灭虚拟的火焰;或化身“小小气象员”,在体验学习中轻松掌握自救互救的小技巧。

  “为了创新体验模式,馆内通过运用VR、AR等科技手法,动感影院和大型场景复原,帮助参观人员了解各类灾害的成因,提高认识灾害的能力。”王琛说。作为一座以西安地理地域特性为基础、以地球空间全视觉为主题的体验馆,西安市综合减灾科普馆为社会公众认识和学习防灾、减灾及避灾知识提供了一个重要场所,让观众认识到了各种不同的灾害,提高了面对灾害的避险能力。

  同时,体验馆还开展丰富的实训活动,融合游戏积分制,逼真生动的沉浸式太空体验、真实还原的事故灾害与应急救援模拟,以及趣味盎然的“微缩安全城市”亲子互动游戏,让观众在实训过程中掌握避险逃生急救能力。(刘进)

  11月4日,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

  为了种出茁壮可口的生菜,这群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农科院、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等高校院所的年轻人使出浑身解数。最终,产量高、品质好、能耗低、花费少的队伍将会胜出。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张军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全球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光能利用率创造世界纪录。

  11月6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融合点”行动首场活动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办。该活动以“焊牢科技与产业融合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旨在通过供需精准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北京时间11月6日8时50分,正在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穿越赤道进入南半球。

  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先进阿秒激光设施(西安部分)”建设真正开始启动。该设施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担建设,建设周期5年。

  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以下简称“CHES计划”)观测策略日前在国际期刊《天文学杂志》发表。研究人员还模拟了目标恒星HD 88230周围宜居带存在一颗类地行星的情形,并进行了仿线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副研究员杨阳团队制备了具备优秀能力光学性能的低毒性蓝光胶体量子点,并以其溶液为光增益介质,实现了高度稳定的液体激光输出。

  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在75%左右,九成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管控)率逐步提升,农村脏乱差局面得到扭转。

  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织”)公布了一份清单,列出了17种能致人患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的病原体。

  IgE是过敏反应的核心免疫球蛋白,其与高亲和力受体FcεRI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新一代数字技术蒸蒸日上,数字化转型浪潮汹涌澎湃。直播将展示行业数字化最新发展的新趋势AI+等前沿技术的最佳场景应用。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维时空谱遥感数据综合与表征关键理论与方法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独脚金内酯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植物激素,在调控植物分枝数目等生长发育关键性状中发挥关键作用。

  期待更多优秀的原创少儿科普读物引领孩子们走进精彩的科学世界,让孩子们在科学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团队开发了一种利用人工智能指导葡萄育种的新方法,有望缩短育种周期,加速葡萄品种创新。

  数据显示,全球物联网连接数持续迅速增加,在物联网基本的建设、数字化的经济创新发展等方面,中国都“名列前茅”,今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有望突破30亿。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打破世界纪录,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双湖县境内的普若岗日冰原钻取了全球中低纬度冰川最长的冰芯,长达324米。

  科学家走进校园做主题报告的宣讲形式,让现场师生不仅能感悟科学家精神、研习科学家攻坚克难路径,还可获得学术大家面对面的指导。



最新文章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