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急救教育提升学校应急救护水平

发表时间: 2024-10-20 02:55:01 作者: VR安全体验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的策略,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让公众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应急救护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加强群众性应急救护能力建设是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推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师生急救健康素养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部分两批次遴选了1201所学校作为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广西共有40所学校入选。应通过试点先行、开设课程、配置设备、扩大覆盖和数字化赋能等措施,以点带面,逐步提升广西学校应急救护整体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培养善于施救、敢于施救、乐于施救的校园应急救护人才,推动形成“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发挥试点带动作用,推进学校急救教育工作。教育部出台的《首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指南》等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学校急救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有关部门和学校应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以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为核心,以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为重点,以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为目标,统筹部署推进学校急救教育工作。在现有的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基础上,可设立市级、县级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实现学前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全方面覆盖。根据广西区域特点、学校条件、办学特色和实际的需求,探索学校急救教育“一校一策”的建设思路、途径与模式。将急救教育工作纳入各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规划,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和可量化的工作规划指标,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反馈和监督机制,提高学校急救教育的组织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全面开设急救教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急教育知识进入课堂,是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的切实举措。在立德树人目标统领下,以普及急救观念、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为重点,以提升校园应急救护能力为目标,将急救教育课程纳入各级各类学校课程教学体系及学分体系。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能力和学习需求来设置各学段的急救教育内容和教学目标,既要具备科学性与连贯性,同时兼顾各级各类学校急救教育资源的差异性。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践相结合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具备基本急救素养、家国情怀、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会救”“敢救”“愿救”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配置急救设施设备,多方共建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应最大限度地考虑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规模、校园环境、学生人数、资金预算等因素,基于足量、实用、适宜的原则,配备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及规定的校园急救设施设备,如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心肺复苏模型、AED训练机、校园急救站、急救包等,打造“5分钟急救圈”。遴选培训设施设备较完善、具备少数应急救护师资的学校,探索建设急救教育培训基地。通过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整合学校与红十字会、医疗机构、社区、企业等多方资源,共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生命安全教育基地、生命健康安全体验馆等形式多样的应急救护培训基地,通过场景呈现、情景模拟、体验互动、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生命安全教育和人道主义教育。

  加强重点人群培训,提高师生应急救护培训覆盖率和持证率。《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了到2030年将取得急救培训证书的人员比例提高到3%及以上的目标。学校急救教育是社会急救教育的策源地,学校师生是院前急救的重要力量。应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提高应急救护培训覆盖率和持证率。利用应急救护类课程、学生军训、教师培训、主题实践活动等途径为学校师生提供急救知识和技能学习。鼓励和支持学校教职工及年满18周岁以上的学生参加应急救护培训并取得培训证书,全方面提高师生的应急救护培训覆盖率和持证率。

  顺应技术变革趋势,数字化赋能急救教育提质增效。党的二十大明白准确地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应在纵深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背景下,基于5G网络、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数字技术支撑引领急救教育发展,实现急救教育与数字技术深度交互、双向赋能。一是打造数字化、场景化、智能化、网联化、沉浸式、体验式的集教学、训练、考核功能为一体的教学场所。二是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构建从学前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循序渐进的数字化急救教育资源体系。内容涵盖《学校急救教育课程教学大纲》推荐的急救基础知识、日常急症处理、创伤急救处理、意外伤害处理等模块,包括心肺复苏术,气道异物梗阻急救,创伤出血与止血、关节脱位与扭伤等创伤救护,中暑、淹溺、烧烫伤等意外伤害救护,地震、火灾、踩踏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知识。三是运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等在线学习平台实现急救教育资源的共享,满足教师教学、交流互动和学生的个性化、互动式协作学习需求。四是通过全场景教学数据采集、多模态数据融合处理、智能化诊断分析和即时性精准反馈,构建动态更新的急救教育评价模型。

  【作者为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院副教授;本文系课题项目《广西学校急救教育工作的实践与研究》(2023KY1407)阶段性成果】



最新文章
相关产品